首页 » 文章系统 » 学历教育专题

学历教育专题rss

  • 检查孩子的作业,这是我们每位家长每天必不可少的职责。但是你检查作业的方式对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有效的检查作业方法。 01 孩子读—、二年级时,重点检查字迹是否写端正 做完作业时发现有不正确的地方,首先不要指出具体错误之处,而是说出大体范围,如“做得不错,但这个题有些不对的地方,你再看看。”或者在有问题的地方画上—个小圆圈,让孩子自已找出不正确的地方,以改之。若孩子找出来了,就称赞孩子聪明、能干。 三年级以后,重点检查孩子做题的思路,算式的列法是否正确,而计算的结果一般不检查,由孩子自已确认。如果计算结果错了,老师批改或考试时,判了xx,就让孩子自己去心疼、后悔,家长还装着深表遗憾、同情的样子:“真可惜,这儿错了一点,没得满分。没关系,下次注意一点,会考好的。”检查语文作业,发现错别字,只在下面画个小圆点,由孩子自己查字词纠正;这样就能培养孩子对自己负责任、认真仔细的学习品质。 02 不要盯着孩子写作业 我看见有的家长喜欢盯着孩子做作业,一旦发现有问题,或字写错、写歪了,一边帮着孩子涂擦,一边批评、埋怨、责怪孩子:“怎么搞的,又做错了,总是改不掉。”“说过多少遍,就是记不住,气死人的!”我们可以想象孩子在这种紧张、焦虑的氛围中,他学习的兴趣和能量之门还能打开吗?这个时候,家长再怎么说教,他是听不进去的,也是改不过来的。 建议做法是,首先过问一下有多少家庭作业,然后叫孩子自己去做,我们轻手轻脚地坐在旁边做自己的事,不轻意打扰孩子,等他做完了再按上述方法检查。 03 如何培养孩子专心写作业的习惯。  有许多朋友向我请教,说他们的孩子写作业不专心、爱拖拉,只几道题目也要做好半天,问我怎么办。 a、利用“限时鼓励法”来纠正。这个方法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如首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业量,心里估计一个完成的时间,然后征询孩子,如“语文40分钟能做完吗?数学30分钟能做完吗?如果在规定时间做完,给你贴上一个小星星,当达到5颗小星星的时候,爸爸会奖励一个你喜欢的东西或带你到xxx地方去玩。”通常情况下,孩子会乐意接受的。 若发现孩子写作业时有打野、不专心做的表现,只要不是太过分,就让他动一动好了,毕竟家里是一个歇息的地方,比学校要自由得多。如果孩子注意力太不集中,有拖拉的行为,大人可在旁边提醒一下,如“己经做了15分钟了,加油!小星星在等着你呢!”这时,孩子也许会集中精力继续做下去。 提醒家长注意的是,这种“限时鼓励法”是为了首先纠正孩子做作业施拉的坏习惯,他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作业写完就算达到了目的,要给予表扬,至于作业质量是否满意,是后一步的事。只要孩子有了一点点进步就要称赞,不能这样说:“虽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但写得不认真,还做错了几题,快去改改!”如果这样处理问题,不断不能纠正孩子做作业施拉的习惯,而且还打击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换一种方式:“你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了作业,这很好,爸爸首先给你贴上一个小星星,继续加油。只是这儿好象做得不对,你自己再去检查一下好吗?”我想,如果这样对待孩子,那么他一定会高兴接受的。做家长的要有耐心,只要孩子每天有一点进步,就是值得高兴和称赞的事。培养孩子的学习好习惯要一步一步的来做,不能性急。 b、 利用“中途安抚法”来纠正。这个方法还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如,当发现孩子做作业打野、拖拉,家长感到必需制止时,可以走到孩子身边,用手边抚摸他的头,边说:“是不是遇到了难题,做不下去了,要不要妈妈帮你一下?”这样首先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到学习上。通常情况下,孩子会说没有难题会做,这时大人要表现出一种平静的神情:“你很聪明,马上会做完的,妈妈等着你好吗?”这种方法,实际上首先是中止了孩子打野、拖拉的行为,然后使孩子明白:大人在关注他,希望他快一点完成作业。 对待做作业拖拉、爱玩的孩子,不能在一旁总是用责怪、数落、抱怨的语言说教他,如,“做作业总是爱打野,不专心,真是个‘拖皮鬼’。”“快做,不要玩。”“几道题,也要做半天,真没出息。”越是责骂、数落孩子,越会加重他的坏习惯。 c、 利用“直接要求法”来纠正。如果上述两种方法都不管用,那么我想只能用“直接要求法”来纠正。这种方法就是,事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业量,然后直接提出完成的时间,如今天的语文作业不算多,用20分钟完全可以做完,数学稍为多一点,用35分钟做完。如果在规定时间没完成,到了时间,爸爸便会收起你的作业,装在书包里,不能在家继续做了。老师发现你的作业没做完,会处罚你的,由此而产生的责任完全由你自己承担。当然,你觉得时间不够,现在可以提出来,我们再商定完成时间。”那么,大人说到就要做到,当然,在执行这一规定时,情绪要平静,不能发火。要让孩子明白:大人说话是算数的,不是闹着玩的。这种方法是不得己而为之,带有强迫性,要事先与老师取得联系,请老师作好配合,以免老师认为家长不检查作业,把教育孩子的责任都推给了老师。 04 如何点拨孩子做习题。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不需家长点拨不会做的习题或“爬坡”难题,家长作出相应的辅导和点拔,是必要也是必须的。因为,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需要大人的诱导和培养。只是在辅导、点拨时要讲究技巧,其方法是: a、 让孩子反复读题。许多题目并不难,只是孩子缺乏耐心阅读原题,往往只看了一遍,就感到不会做,很难,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如果大人总是迁就孩子这种消极心理,立即告诉他如何做,甚至将算式都列好了,就会使孩子养成遇到问题不想思考,依赖他人解决的坏习惯。正确的方法是:“你很聪明,妈妈相信你,只要多读几遍原题,你会做得出来的。”当孩子做出来以后,大人要高兴地称赞:“我说你很聪明吧,只要仔细一读题,就会做了。”这时,孩子也一定会高兴起来。 孩子不会做的题,大人坚持让他“再读一遍”、“再读一遍”……不轻意告诉他,这种鼓励式的读题法是能够“逼”出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获得自信。 b、用例题作辅导。对于孩子经过思考实在不会做的题目,大人也不要直接告诉原题的解法,最好的方法是根据原题,编一个相似的例题,与孩子一起分析、讨论,弄懂弄通例题,再让孩子去做原题。由于弄懂了例题,孩子多半会做原题,如果仍然不会做原题,那么应再回到例题的讨论与计算上。经过几个来回,只要家长有耐心引导,孩子一定会做原题。这种做法,虽然大人要麻烦一些,但能够训练孩子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否则,孩子总是处在就题解题的被动思维定式中,很难建立学习的思维迁移模式。 会学习的孩子,说到底就是具备了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能够以弄懂例题为基础,去应对千变万化的习题。这就叫做“活读书”,而不是“死读书”。有的家长,似乎很疼爱孩子,生怕他多动脑,一遇到难题,就告诉其做法,这是一种不好的方法,应该避开。 c、只讲关键点。对于有些数学难题,家长一时也编不好例题,那么,可以就这个原题,分析它的关键点在哪里,找到什么条件就好解题了,让孩子根据大人的提示,去思考、去列式计算。而不能将算式直接列出来,或告诉孩子第—步做什么,第二步再做什么……如果这祥辅导孩子,那么他的解题思路永远打不开。 当然,孩子到了上四年级以后,数学题都很难了,许多爬坡题家长也无能为力,需要请家教辅导,那么我建议家长要求家教按上述方法去辅导孩子,不要一来就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列算式,怎么做题,如果是这样,看起来孩子的难题解决了,但思路总打不开。 05 课后这样复习,学习更高效!  课后复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是与遗忘斗争的有力武器。下面分享怎样抓好这一环节,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在理解的基础上复习 理解后的知识易记难忘,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必须做到:上课高度集中注意力把课听懂、积极思考、当天解决疑难。 2.及时复习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对新知识要“趁热打铁”抓紧时间复习和巩固,写完作业再看看书,理一理知识脉络。 3.经常复习 复习的次数要先密后疏,刚学过的知识遗忘得又快又多,复习次数要相对多一点,间隔时间也相对短一些,随记忆巩固程度的加深,间隔时间可以越来越长。 4.复习时做好四件事 尝试回忆,看教科书,整理笔记,看参考书。 5.复习时的“五到” 即眼到、手到、口到、耳到、心到。尤其以心到最为重要,全身心投入、多器官感知信息,记忆的效率就高。 6.固定时间内复习固定内容 在某一固定的时间内做某一类事情可获得最佳效果的生理、心理规律是人体生物钟现象。比如早上和晚上8至9点,记忆力强,可复习英语、语文、政治、历时,下午演算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强,可复习数理化。 7.适时做好系统性复习 一个星期、一个月或学完一单元,把各科知识整理归类,系统复习,知识能很清晰地印在大脑里。 8.复习计划与时间分配 每天对各门功课的复习做出明确安排,处理好各门功课的关系,既不要用时不平衡,又不要不分重点和自己的弱科而平均用力。 9.复习目标 复习要有切合自己实际学习能力的目标,并且有达不成目标的自我处罚措施。给自己适当的学习压力,提高复习效率。 10.最大限度利用时间复习 利用起平时一些闲散、短暂的时间,可以把每科的基础知识做成一张张小卡片带在身边,随时拿出来复习和巩固。

  • 01 报纸上曾看到的一个故事。 一个下班匆匆赶回家的女人,像往常一样急忙钻进电梯。 电梯空无一人,她下意识的用电梯的镜子照了照自己,当她抬头看见镜子中自己的时候,不由得下了一大跳。 一张困倦、灰暗的脸,一双紧拧的眉,下垂的嘴角以及烦恼、混浊的眼睛…… 她深深感到恐惧:这是我吗?我什么时候变成这个样子了?当孩子、先生面对我这样愁苦阴沉的面孔时,会有什么感觉?假使我自己面对的也是这样的面孔又是什么反应呢?接着她想到孩子在餐桌上的沉默、先生的冷淡…… 她顿时吓出一身冷汗,当晚找到丈夫长谈,第二天写了一块木牌挂在门上提醒自己,木牌上面写着:进门前,请脱去烦恼;回家后,必带来欢乐。 结果,奇迹出现了,她的家里从此变得温馨和睦,这块木牌提醒的不只是她一个人而是全家人,甚至连来访的亲友也都变得欢欢喜喜。 好有智慧的女人,“进门前,请脱去烦恼;回家后,必带来欢乐”,短短的两句话却蕴含了深奥的家庭哲理。   快乐和烦恼的情绪是会传染的,如果每个人都把快乐带回家,那么家里自然是充满着欢声笑语,相反,如果每个人都把烦恼带回家,那么家里必定是愁云惨淡。 02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过得相当压抑。 公司经理总是偏袒他人,同事之间充满着勾心斗角,工资不高,前途迷茫,做的事情自己并不喜欢,买不起房子,一家人挤在一个狭小的出租屋。 每一件小事都可以触动我紧绷的神经,有丝毫不满意就会感到无比烦躁。 这样的我导致母亲和我说话变得小心翼翼,儿子在我面前变得沉默内向,和丈夫的关系更是变得冷淡。 有一次下班去超市买东西,抽奖中了一床蚕丝被,心情稍微变得美丽一点,回家的时候,我高兴的抱了抱儿子,儿子对我说:“妈妈,你今天变得好美丽!” 我好奇问儿子:“妈妈今天为什么变得美丽呢?” 儿子一脸正经的说:“因为妈妈你今天笑了,好开心!” 听了儿子的话,我感到深深自责,我作为一个母亲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我的坏情绪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孩子。 但是这种自责转瞬即逝,上班后,我又被工作上的无尽烦恼给吞没了,打回原形,变成了那个不快乐的自己。   直到有一天。 我正在厨房做饭,客厅突然传来儿子的哭喊声。 我丢下锅铲,跑到客厅一看,儿子手上鲜血淋漓,地板砖上已经有了一滩血。 我看到了他旁边的一把刀,上面还有血迹,原来是他玩刀子把自己弄伤的,我顿时感觉无比烦躁,再也压抑不住自己内心的怒火,冲着儿子狂吼:谁要你玩刀的!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你活该! 儿子被我吓得缩到一团,眼泪涟涟,我抱着吓得颤抖的他送到医院。 医生给儿子做了消毒包扎后,我把他抱了回来,把他放在客厅沙发上,给他开了他喜欢看的《熊出没》动画片。   儿子看电视,我清理那些血迹,内心还是极不耐烦。 当我把血迹擦干的时候,发现了一包开心果,塑料包装很厚,有牙齿咬动的痕迹,但是没有咬开,还有一些刀子割开了的小口子。 我感到好奇,拿着开心果问儿子,儿子还是很怕我,不敢回答。 我把他抱在怀里,假装温柔的寻根究底,于是儿子嗫嚅着告诉我:我是想打开袋子拿开心果给你吃,但是牙齿咬不开,只能用刀子,因为我班上的同学告诉我,开心果吃了人会变得开心,所以我想妈妈吃了也变得开心! 知道真相后,我再也忍不住自己的眼泪,紧紧抱着孩子,儿子一个劲的用小手摸我的头,说:“妈妈不要哭,我会乖的,再也不玩刀子了……“ 后来,儿子的伤口愈合了,但是留下一个丑陋的疤痕,每当我看到那个疤痕,感觉心脏被针狠狠得刺痛。 我有一个懂事乖巧的儿子,还有一个深爱自己的丈夫,我却还不满足,时常为了一些小事耿耿于怀,弄得自己很不开心,甚至让儿子为我承担这个无法磨灭的疤痕,我真是造孽,真是作死! 我痛定思痛,不断反思自己,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发誓一定要改变心态,把快乐的自己带给家人。 我和丈夫商量后,辞去了现在的工作,重新找了一份自己喜欢的文字工作。 既然改变不了公司的环境,那就改变自身的环境吧。 由于做上了自己喜欢的工作,人变开朗了,工作也积极了起来,领导看我干劲不错,给了我一个小小的管理职位,后来老公的单位也接了一个大项目,效益不错,他的工资也跟着水涨船高。 后来我每天都会想着办法把欢乐带给家人,即使再不开心进家门之前都会让自己的脸变得温暖,丈夫和儿子在我的影响下也变得活跃开朗起来,我们家再也不是往日死气沉沉的气氛,变成了温馨和睦,热气腾腾的场景。 2年后,我们拿着存了几年的工资,首付了一套房子,现在我们已经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房间里面。 每每回忆这段往事的时候,我还是会唏嘘不已,不仅仅有对儿子的愧欠还有深深的后怕,如果我继续一意孤行把坏的情绪带给家人,后果真的不堪想象。 03 胡适在《我的母亲》一文中说:“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情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情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别人看,这比打骂更难受。” 因烦恼而生气的脸,尽管你不是有意要摆给家人的,但是它已经在无形中伤害到家人。 或许我们大部分人都觉得在家人的面前是可以随意任性,恣意妄为,可是坏的东西始终是坏的,不管在你多亲近人的眼里,它都是坏的。 你的亲人不会离开你,是因为爱你,不表示他们爱你身上的那些坏情绪,没有任何人会喜欢那些坏情绪! 我们做过最愚蠢的事情就是:把最好的脾气给了陌生人,而把最坏的脾气给了家人。 他们凭什么就该忍受你的臭脾气呢?就因为他们是你的家人?就因为他们爱你、不会离开你?那做你的家人真可怜! 你能伤害到的,都是你最亲最爱的人,改改你对待家人的脸色吧。 高情商的人在进家门之前,都会选择先脱掉自己的烦恼!

  • 你有多久没和自己的感受好好待在一起了? 北京大学心理系的徐凯文教授正在做一个研究。 这个研究是:现代“空心病”,很焦虑。 空心人的意思是:很少谈论自己的感受,更喜欢用理智去判断一些事情。 有时,我们看走在路上的每个人,很难从他们的脸上看到内在的感受,但又好像能看到一点点。 另一方面,中国人谈感受,是比较少的,甚至,有时候,我们会忽略自己的感受。欧美人谈感受比较多。 1感受是什么? 在咨询室里,我经常问我的来访者,“你的感受是什么?” 一般情况下,我们很少去提起自己的感受,大部分时候,我们会说:“这个环境不错,我觉得你挺好,这里还行”之类的。 有时,我会说:“谈谈你自己吧?” 对方谈的更多的是对自己的判断和评价,很少能说出自己的感受。 早上,我在一家咖啡馆喝咖啡。这是我的一个习惯:每天早上我都会去那家咖啡馆买一杯咖啡喝。然后,看到旁边坐着几个正在聊天的老外。 我观察了下,发现他们脸上的表情非常丰富。在每个人谈话的时候,其他所有人的眼神都会集中在讲话人的脸上,他们的眼光有非常多的碰触,好像在谈论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大家都在笑,那笑声十分感染人。 那种笑绝对不是礼节性的或是为了适应环境的虚假的笑,我能感受到他们当时的情绪。 一个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对方是能感受到的。 在我们跟别人聊天的时候,若是能真正的感受到对方当下的情感,那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因为我们大多数时候,学会了对别人的评判,学会了隐藏自己,学会了压抑自己,学会了各式各样的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 人因感受而存在,没有感受,我们人就不存在。 活人和死人的差别是,活人有价值体验,有成就体验,有喜怒哀乐,惊恐,害怕,悲伤的情绪体验。死人是没有任何感受的。 如果我们无法体会自己的感受,就会觉得人生特别的虚空,很难寻找到生命的意义。 2感受的重要性 中国是礼仪之邦,很讲究礼仪。从小到大,我们在各种礼数的教导下成长。 礼数,包括仁,义,礼,智,信。 这些礼数的重要性超过了我们自己的感受,好像我们的感受并不是最重要的,更多时候,我们需要去维系自己在别人的眼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孩子怕黑,感受到了害怕,妈妈有5种不同的回应方式: ▲ 第一种:妈妈对孩子说:“没事,妈妈在。” ▲ 第二种:孩子在表达害怕的过程中,妈妈没有任何的回应,好像妈妈完全忽略了孩子害怕的感觉一样。 ▲ 第三种:妈妈否认孩子害怕的感觉,“一个人睡觉,有什么好怕的,你总要学会自己长大的。” ▲ 第四种:妈妈特别理智性地去跟孩子谈论害怕是什么概念。 ▲ 第五种:妈妈一直对孩子说:“不要害怕,不要害怕,不要害怕……” 这5种,是我们在日常生活的成长中,经常被回应的方式。 不管这5种方式是怎样的形式,似乎我们长大后,都很难去真正的跟自己的感受待在一起。我们很难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的同时被别人看到或被别人共情。 做小孩的时候,我们被共情的机会很少。在和妈妈的互动中,我们也很少被共情,因此,成家立业后的我们,也用我们小时候被对待的方式去对待了自己的孩子。 这5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孩子的感受都是被压抑的。 有时我们的感受会被转化。 转化就是,当孩子听到别人讲这些话的时候,会突然变的非常愤怒,好像感受说出来之后会给别人造成麻烦。 表达感受,成了一种羞耻的事情。 我们的感受表达出来后,没有得到任何回应,这样,我们就会认为感受不重要,感受的话表达出来后没有得到任何东西,慢慢地,感受就被我们压抑下去了。 3情商高的人善于表达感受 我们和别人讨论问题时,有时会沟通不畅。 就好像沟通的两个人在两个不同的频道,彼此各说各的,互相不回应。 在沟通中,我们经常用理性去表达自己的观点。 沟通,最终变成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赛。 再亲密的关系,有时都会有沟通问题,沟通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在沟通不畅的情况下,可能我们没有去谈自己的感受,更多的是谈对对方的看法或说一些批判性的内容,到最后,沟通往往变成了相互间的指责和争吵。 我们从小就被剥夺了表达感受的权利。事实上,感受没有被剥夺,被剥夺的只是表达自己感受的权利。 后来,我们对自己的感受产生了怀疑,甚至有时会不愿意去承认它。 现在的人,非常乐于讨论情商这个话题。 会表达自己感受的人是一个情商高手。 [...]

  • 真正脾气坏的人,面对同一种情况时,对谁都一样,而不会区别看待。 之所以区别看待,其实不过是虽然使我们生气的事情差不多,但是发生的情况却不同。 对家人脾气坏的原因出在家人处理问题的方式上。 如果家人之间没有正确地处理矛盾,甚至任由或主动激化,长此以往积累下来,就会出现题主说的这种情况。 一、为什么不要发脾气? 1. 一分脾气七分害 教育界的专家指出:贫穷不会带来教育的失败,但精神的虐待一定会制造一个问题儿童。 很多家长把孩子的任性、不听话、顽皮捣蛋归咎在孩子身上,其实每一个问题儿童的背后,必有一个问题父母,这是铁的规律。 孩子的问题,几乎都是家长的问题,只是很多父母不愿意去看见自己的问题,总是想尽各种办法修理孩子。 再有灵性的孩子,如果遭受了精神虐待后,都会走向消极、悲观的世界,这是不可避免的。 2. 坏脾气会遗传 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孩子。爱发脾气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容易叛逆、多疑敏感、内心脆弱又好斗。孩子长大后,脾气也很暴躁、为人苛刻,严重的很可能发生性变态、神经病倾向。 正如蒙台梭利言: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3. 坏脾气是亲子关系最强的杀伤武器 脾气不好,让孩子不敢亲近、不敢跟你敞开心扉、时刻处在担心受怕中,没安全感,成长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父母脾气越大,孩子越顽劣;父母越气急败坏,孩子越难管;父母脾气升级,孩子的坏行为也跟着渐长。 父母的思想教育陷入一种奇怪的惯性——他认为吼孩子没用,就得骂;骂的“力度”不够,开始打;后来又奉行“棍棒出孝子”。 实际上他不知道自己方向搞反了,力度越大情况越糟。 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自我反省、自我纠错的过程,我们应尊重孩子享受这个过程的权利。 二、改变坏脾气的方法 1. 把发脾气换做沟通 随便发脾气就像到处扔垃圾,是非常不好的行为。孩子不应该成为我们负面情绪的垃圾桶,与其发火动怒,不如好好沟通。 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如果孩子这样做,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用同理心去教育孩子,让感情自然顺利的流动。这样做,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和管教。 教育中的“以情理教育”,比大发雷霆效果好的多。让家中充满感情和沟通,而不是充满暴力和训斥。 2.静心思考,真实的面对自己的情绪 一味的压抑、克制脾气不是最好的办法。情绪是无法压抑的,压抑的情绪最终会以更失控的状态爆发。 真正的做法是,学会真诚的面对自己的情绪,认识到:我自己情绪管理不好,和孩子无关。 这不仅是疼惜自己的一个举动,也是高效率处理情绪的实用方法,能够让我们的思想腾出更多“内存空间”去干有意义的事,效果非常好。 3. 学会真实的表达情绪,及时疏导 我有个同学是公认的好脾气,做了妈妈后也从不发火。她说之所以从不发火,实际上是因为她会经常与家人表达情绪。 她说不管在外遇到什么事,被老板骂也好、被朋友误解也罢,只要回家跟爱人倾诉一番,心情就会恢复平静,从不担心会把负面情绪带到孩子面前。 当一个人生气、发怒时,只要给她一个有力的拥抱,并用心倾听、肯定她的感受,就能够给对方带去力量和安慰,对方的情绪一旦释放出来,表达出来,也就自然会平静和温和了。 对于孩子也是如此。 孩子做错了事、受了委屈后,不需要指责、埋怨和打骂,而是被理解、关爱和倾听,当孩子把内心的垃圾倒出来后,才能真正装得进你的良言和教诲。 三、剖析发脾气的原因,才能更好的教育 1、我们有时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对亲人的期望过高。 相对亲人来说,我们往往对“别人”更有耐心,更不容易发火。 因为我们假设“别人”是不了解我们的,要取得“别人”的了解和配合是需要充分沟通的。 但面对家人,我们的耐心就很有限,因为我们认为家人应该是最了解最支持我们的。一般来说,确实是越亲近的人会越相互理解和支持。 但其实家人并不能在所有的事情上都能点对点的和我们达成充分的理解,这是不现实的,我们自己也并不能够时时理解和支持亲人的需要和想法。 2、面对亲人的要求和期望,我们感受到的压力更大。 相对于不相干的人来说,面对亲人提出的要求和期望,我们感受到的压力更大。 这是因为我们心里更在乎他们,我们不希望他们不开心。所以当我们意识到亲人期望的时候,我们如果做不到就产生了让他不开心的风险。 如果他不开心,我们也不会开心,这就好像在事情一开始发生时,就预订了结果。我们要奋不顾身的投入进去,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于是我们成功的愿望也更加迫切,由此产生的压力也更大。而且这些压力往往是一件一件事情渐渐增长慢慢积累的。 3、面对亲人,我们往往存在放肆性。 家庭中,特别是关系亲密的家人之间,是一个相对安全包容的环境。 有些时候,我们在外面受了委屈或承受一些压力,没有办法发泄出来,只好到家中进行宣泄。 这是我们对待家人的时候存在着放肆性,就像孩子面对母亲,这本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心中只要充满爱和感恩,你就会得到更多的回报。为孩子营造和谐健康环境的同时,自己也备受滋润。

  • 2017年上海中考报名注意事项 2017年上海市中等学校高中阶段招生报名工作由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具体负责。本市应届初三学生基本信息由本市“基础教育学生学籍信息系统”直接对接报名库。 报名对象及报名条件 2017上海中考报名方式 核对报名材料 符合本通知报名条件的考生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原件及复印件,由初中学校和各区县招生部门进行核对、留档。 本市应届初三学生报名材料核对时间为2016年11月21日—12月21日。核对信息后,学生信息如需修改的,关健信息须在“基础教育学生学籍信息系统”中进行修改后对接到中考报名库,其余信息在可中考报名库中进行修改。 其他符合条件的考生报名材料在网上报名成功后进行核对。 网上报名和信息确认 (1)集体报名 符合本通知报名条件的本市应届初三学生由其学籍学校统一组织网上报名,时间为2016年12月22日— 2017年1月6日。其中在学籍所在区县参加报名的本市应届初三学生的信息确认与网上报名同时进行,回户籍所在地(居住地等)参加报名的本市应届初三学生的信息确认时间为2017年1月13日—14日。 (2)个别报名 符合本通知报名条件的本市往届初中毕业生、结业生或外省市初中毕业生在网上报名时间为2017年1月5日—12日,材料核对、信息确认时间为2017年1月13日—14日。 补报名 符合本通知规定的报名对象,如在统一报名时未能取得有效的证明材料,最迟应于2017年5月12日前持有效证明材料向区县中招办提出申请,经区县中招办核对并报市教育考试院中招办后予以补报名。参加补报名的考生从获得报名资格起按本市中招相关政策执行。 2017中考报名日程表

  • 孩子教育的十大关键点: 重新认识孩子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首先就要学会重新认识孩子。要明白,没有孩子是完美的,同时,孩子不是父母的愿望寄托体,也不是用来攀比的工具。而且由于现在的孩子都生活在信息时代中,和以前的时代不同,所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感受,所以家长们要学会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避免人云亦云 在很多的家长看来,如果想要孩子以后可以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那么就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所以经常都会花钱拼命让孩子上好的学校,认为成绩好,什么都好,为了成绩好,有时候还要为孩子增加作业,上家教。而且还有些家长,经常拿孩子和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其实,这种功利化的教育,对于孩子都是不利的,所以家长应该要学会远离功利化教育。 能够相互了解 有些家长们因为有工作在身,所以经常很忙,很少和孩子聊天,只是一味地认为给予好的物质生活就是对他们的爱。其实,这都是不对的。能够相互了解才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所以,家长们应学会适当向孩子示弱,向孩子敞开心扉,与孩子进行平等的讨论,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角。 打破教育瓶颈 在孩子不听话时,家长第一反应就是对孩子进行批评,但是,批评并不是更有效的方法。家长应该要正确看待不听话的孩子、了解孩子不能将特长学习坚持下去的原因,而且,要学会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帮助孩子拿掉假面,别让孩子患上社交恐惧症。 把握关键时期 孩子教育,家长要学会把握关键时期,例如在1-3岁,是幼儿的智力开发期;3岁是孩子的自我意识发育期;5岁是孩子最麻烦的时期;7岁是让孩子爱上学习的关键时期;10岁是培养孩子独立的关键时期;12岁是孩子进入“准青春期”。 巧对关键事件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是有一些不好的情况出现。例如,当孩子贪玩、孩子有暴力行为、爱发火、孩子独占欲强、陷入早恋、过于奢侈等情况时,家长们要学习巧对关键事件,采取正确的方法来教育孩子,不能一味地打骂、指责孩子。 享受教育过程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学会享受教育过程。学会刚柔并济地教育孩子,让孩子在玩中学习,而不是为了让孩子有好的成绩,逼迫着他学习,不让他去玩。同时,家长还应该注意不要当着孩子争吵,让自己保持健康的心理,让教育远离高压,走向正常。 学会适当放养 学会适当放养,对孩子教育十分有益。因为你是引导者,不是监工,过度保护,有时候其实对孩子也是一种伤害。所以,要试着让孩子讲出自己的想法,并且学会尊重孩子的玩耍权利。 创设家庭氛围 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所以,家长要学会创设一个好的家庭氛围。而创设家庭氛围中,平等是最好的待子之道。当然,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还应该要分清场合,并且正确对待孩子的交友情况,不要过于限制孩子。 坚持做好自己 俗语说得,言教不如身教,所以,教育孩子家长要学会以身作则,坚持做好自己,以好的言行引导孩子。因此,家长应学会向孩子学习、学会自我反省、从容人生,宽容教子,诚信待人,真挚做人,知道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实际行动带领孩子。